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Q:这个时代最大的病症是什么? 

A:认知的贫乏与信仰的缺失(一个硬币的两面);

Q:最大的可怜(亦是可悲)是什么?

A:一种迷失自我的浮躁,一种没头没脑的匆忙。

伴随着辛亥革命以来的国家化、毛时代的工业化以及邓时代的市场化和独子化,中国人经历了从“家族人”、到“集体人”(单位人+公社人)再到“个体人”的角色变迁。但是,时至今日,中国人远未有真正的“个体化”,如诗人张枣耐人寻味的话——“那是一种个人化的动作,但出来的却是一种集体的声音”——仍旧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写照,因为,我们的文化中系统性地匮乏关于个体的系统性的思想、知识和语言,那么,在已具雏形的习时代,中国人绕不开的一个严肃课题,即是如何构建“健全的个体性”。
  
11月22日,《我開》终于既应时代亟需又不合时宜地诞生了。《我開》的定位是一个关于自我解放、自我教育、自我认知的同人社区,一个“认知-分享-交会”的思想实验室,一个“自我”的舞台。思来想去,我还是决定用一篇尼采的宣言——《成为你自己》——来作为“開”篇语(“取法乎上,得乎其中”,如果你读过,不妨再读一遍,甚至几遍),因为,这恐怕是我们这个“病时代”的惟一解药——以后慢慢解释。
 
当然,如尼采所指出的,也是我们看到的现实:人们都在逃避自我,宁愿躲在习俗和舆论背后,正如我们生活中常听到的口头禅——“从来都如此”(鲁迅借狂人之口已批判过却至今未终结)、“别人都这样”。尼采分析原由有二,一是惧怕邻人,二是因为懒惰。因为,“自我”首先意味着要独立判断世事、独立面对风险和独立承担责任,这当然是极其沉重的认知负担、现实负担和心理负担。所以,大多数人宁愿随大流、混日子,不思考成了最大的需要(“思考太累!”)。
 
但是,与尼采所处的时代不同,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创造了一种新可能,那些曾经匿名的、湮没的梦想并实践着“成为你自己”的个人,可以通过新媒介手段建立起一种同人间的松散而延绵的联络,真实地生活和体验,诚实地写作和思考,分享与交会经过审视的人生经验、思考和智慧,彼此为向导,相互来观照,这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消解负担,甚至化解风险。在这里,他人不再是地狱,而是如伽达默尔所说:“他人是一条路,一条通向自我理解的路。”
 
这便是《我開》之初衷,愿其不改与遂成,是为记。

[《我開》的微信公众号:i-open,在这里,认知世界,成全自我]

话题:



0

推荐

韩十洲

韩十洲

39篇文章 5年前更新

资深媒体人,生命志联创人,专栏作者。作有长文《中國從何處來》、《中國人的活法》、《中國怎麼辦(上·中)》。郵箱:holygoer@gmail.com

文章